在设计手段中,“抄袭”似乎是一个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我们经常听到“此非原创,是抄袭某某人的作品”。但是,在设计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反而觉得这似乎应该是设计者的必修课。“抄袭”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往往指的是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所以我认为用模仿一词更为合适。但是作为模仿,应该是要经过重新的加工,同时要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这之前总避免不了要抄一下的。
记得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带我们建筑设
谈到为什么要抄,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可以“理直气壮”的地去抄。当一个人刚刚步入这个行业,脑袋空空,不抄他拿什么生存。画画的人都知道,学画最快的方法就是临摹,在临摹的过成之中学习别人的技法。我也经常拿写文章与做设计做比较,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学汉字就像学习几何形体的构成,学成语像是学别人的已经设计好的形式,什么修辞方法和文法更像是前人的造型方法。不要妄想设计出前无古人的造型,从原始人在岩洞里画壁画开始,什么造型没出现过,那就像文章里的字,大家都认识,没见过的是这些造型新的组合形式。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怎样组合,最终表达出设计者独有的理念,这和写文章不是很像吗。但是为什么文学大师文章好看,因为有内容,有思想,再加上熟练的写作技巧。但是你不能说“这成语别人用过,你这文章是抄的”。所以设计过程中的抄就像是用词,只要符合设计的整体概念就可以用。当然在用之前还是要自己加工一番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造型手法,材料使用和搭配方法,甚至于设计的思考方法等等。
由于设计是一种实用的艺术,所以我们的设计一般都带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很多生活方式并非我们民族特有的,例如西餐、SPA、SHOPPING MALL、甚至于现代酒店的概念也和我们传统的驿站有着天壤之别,至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是全面的西化。所以,无论是建筑、室内、产品、服装、平面等哪个方面,都需要借鉴已有的使用方式,都避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模仿一下。
本人学过建筑和室内设计,也学过产品和平面设计。设计工作带给参与者的乐趣有一点很主要,就是接触面广。设计过几间酒店自然也就成为半个酒店管理的专家,设计医院、博物馆、办公楼你都要去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别人是怎么做的,现在最新最先进的是什么,哪些值得借鉴,自己要做的和别人最大的区别是是什么。见多识广也是优秀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在每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学习—参考—借鉴—模仿的成分。
既然“抄”,或者说模仿是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手段,那么我们应该抄些什么呢?抄什么和怎么抄应该结合在一起来讨论。
要知道抄什么首先要知道如何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就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之中要明辨是非一样。当我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抬头看看周围的高楼大厦,低头看看柜台里的商品,环顾四周各式各样的广告,只能朦胧地觉得喜欢或者不喜欢,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评价它们的好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接触过的项目越来越多,才从社会各方面的评价中体会到如何去分析一个作品。
就拿建筑和室内设计为例(当然其它的设计类别也有相通之处),一个好的设计首先要合理。合理性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功能、造价、是否符合经营需要、材料使用、法规条件、地域气候和文化关系等等。
首先建筑和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前面说过,设计是实用的艺术,需要实用和艺术二者完美的结合。根据不同的项目二者之间在某些场合会有所偏重,但是一个不好用、功能布置不合理的建筑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设计。也许在某个特殊的场合和时间,它带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学术理论方面产生了一定新的影响,但它的生命力一定是有限的,容易被人们所淡忘。其次是投资和造价要合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被各种经济数据指标包围着的时代,效益一词被大家时常挂在嘴边。我们很难去奢望像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那样有一群有钱的贵族做后盾,想做什么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不至于像60-70年代的前辈那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记得当时建设部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文件中有一句话“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考虑美观。”也就是说如果钱不够,好不好看不要紧,只要能用就行。但那时现在不同了,什么事都讲求性价比,用钱堆起来的暴发户式的设计不会是好设计,同时超过投资人预算太多的设计也不会被采纳。而且资金控制与设计需求是在每个设计项目中都存在的一对矛盾体,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自然成为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
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还在于是否有利于经营,特别是商业项目,例如SHOPPING MALL、酒店、餐厅等等。甚至于某些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也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关于经营上的需求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投资人,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市场。只要是设计过酒店的设计师都知道,世界上酒店业最发达的城市当属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但是没有哪个投资人会一摸一样照搬一个回来,因为没有那样的市场需求(当然也存在法规上的约束)。但是是适当的模仿和学习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主要是知道如何取舍。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往往是新建筑产生的基础之一,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对于传统材料如大理石,以前人们主要是用来墙地面的表面和雕塑,后来人们发现了部分大理石有透光性,于是就有人用它来代替玻璃来做灯具,逐渐由发展成透光柱面,门套,酒吧等等,这是对传统材料的再创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地域特点和文化的把握也是评价一个建筑设计好坏的标准之一。前些年曾经流行过所谓的欧式建筑,一些设计师也采用了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讲求比例尺度、环境和谐,随随便便地加个柱头,做个拱顶,形成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在建筑文化上的浮躁。近期又有在强调中式文化,但是经常是简单地对古建筑的模仿,缺乏时代特色。
本人认为一个作品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要有其独特的思想,就像文章的中心思想。所用的材料、造型、技法等手段都能很好地为表达这一思想服务。立意的高低是评判作品最重要的指标,因为每个设计都包含其独特的想法,无论是肤浅的还是高深的,一定会有的。对于一个现代作品,首先要符合时代潮流,即便是要表达传统文化,也应该使用符合时代特色的现代语言。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环保概念、生态概念的融入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如何评价一个设计作品。当然,评价的标准远不止这几方面,设计成果是人类各方面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包括人文、技术、美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作品,在设计思考过程中也就自然应该模仿什么,改进什么。眼高手低不见得一定是坏事,作为设计师,首先要做到眼高,否则手自然也不会高。
当我们在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之后,我们应该适度地跳出自身行业的圈子,在全方位的社会文化中吸取营养,文学、纯艺术、生活经验都将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届时,我们将扔掉模仿的拐杖,跟着自己的思想走设计的路。